第624章 迁都之争!天子守国门!

下载APP

第624章 迁都之争!天子守国门!

翌日,朝会!

    

     满朝文武排班列好。

    

     朱高煦此次站在了陛阶之上,太子该站的位置。

    

     先是七部尚书各自汇报了一下重要朝政,让众人了解一下大政方针的进度,而后才是解决其他政务的时间。

    

     “诸臣有事起奏,无事退朝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大太监小鼻涕高喊了一声,按照流程没事就可以撤了。

    

     可今日这场朝会,注定会不简单。

    

     他话音刚落下,工部尚书宋礼就施施然地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

     “皇上,臣有要事禀奏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准!” m.✳vo❇d✯❈tw.co✩m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北京新都宫殿已成,祈请陛下御驾北京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宋卿家辛苦了,既然新都已成,那朕意迁都北京,诸卿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

     朱棣高坐在龙椅上面,开口就是一个王炸!

    

     此话一出,满朝哗然!

    

     迁都北京!

    

     北京新都这么快就修成了?

    

     朝廷真的要迁都北京了?

    

     群臣开始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

     迁都可不是一件小事啊!

    

     虽然他们早就察觉到,皇帝陛下有迁都的心思,可真当到了这一刻,群臣还是有些难以接受。

    

     南京可是帝王佳丽地,又是六朝古都,作为都城不好吗,为何非要迁去北京那个苦寒之地?

    

    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,没事儿找罪受嘛!

    

     七部尚书早就与朱高煦通了气,所以此刻老神在在地没有吭声。

    

     可其余朝臣却是炸开了锅,尤其是那些南方臣子,反对的声音最大!

    

     他们本就是南人,去了北京能不能适应暂且不谈,关键在于他们的家族产业基本盘可全都在南京!

    

     这要是真迁都北京了,那一切可都要从头开始,这对于南臣而言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!

    

     当即就有人站了出来,高声反对道。

    

     “皇上,臣反对迁都北京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奏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朱棣也明白,总会有蠢货看不清形势跳出来反对,所以他倒是没有动怒,而是想听听这些蠢货有什么借口托辞。

    

     这名官员一甩袖袍,开始侃侃而谈。

    

     “皇上,北方乃是苦寒之地,所产之粮并不能供应朝廷所需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如若迁都北京,那粮食问题如何解决?”

    

     朱棣没有吭声,而是给了朱高煦一个眼神。

    

     老子都让你做太子了,你总得出出力吧?

    

     感受到皇帝陛下的目光,朱高煦只能无奈接话。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工部近几年在疏浚大运河,现可保证漕运畅通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北京没粮,那就从南方调粮,问题不大。

    

     可此人早就预料到了,继续追问道。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太子殿下的意思是,依靠漕运从南方调粮去北平吗?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可太子殿下想过没有,朝廷每年需要从南方向北京大量调集漕粮,仅在漕运一项就会损耗百万石粮草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哟,有点意思!

    

     朱高煦有些惊讶地看了此人一眼,示意他继续说下去。

    

     “为了保证漕运畅通,沿途就需要养活大量的漕丁、纤夫,这些都是因为都城在北京的额外开销。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而漕粮由南到北几千里运送,光是损耗与漂没就得十成去了三成,这又是一大笔损失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若是大明不迁都,仅此两项就能为朝廷省下几百万石的粮食,用以发展民生难道不好吗?”

    

     不得不承认,此人的确有几分见识,也不是在胡搅蛮缠。

    

     朱高煦见他身着绿色袍服而且模样年轻,忍不住追问道:“你是何人,现居何职?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臣王翱,忝为兵部主事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王翱!

    

     原来是他!

    

     朱高煦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

     这是于谦那一榜的探花郎!

    

     说起来,这一榜的几个小子,现在都被朱高煦扔了出去。

    

     状元陈循被扔去了东鲲,接任杨溥东鲲布政使一职。

    

     而榜眼陈鼎则被扔去了南洋旧港,顶替年迈的黄淮大学士。

    

     至于于谦于大爷则是在安南从县令做到知府,现在被扔去了岭北,接替杨荣出任岭北布政使一职。

    

     一晃眼,七八年时间就过去了啊!

    

     朱高煦有些神情恍惚,直到朱棣提醒了一声,这才回过神来。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太子?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王翱,账不是这么算的。”

    

     既然是有才华的,那朱高煦也不介意提点他一下。

    

     “漕运耗费没有你担心的那般沉重,如今我大明水师舰队完备,完全可以改走海路运送漕粮,以减免运河两岸百姓的负担。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另外,户部正在种植神种,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,北方虽是苦寒之地,神种也能正常生长,届时北方的粮食需求也没有那么大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听见这话,群臣脸色再变。

    

     这还是他们再一次听到神种的消息!

    

     自从那场刺杀案件之后,所有人都对神种避而不谈,唯恐惹得皇上不快。

    

     与此同时,关于神种的各种谣言也是甚嚣尘上,毕竟皇上就是吃了这神种才中毒的。

    

     可现在看起来,好像压根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啊!

    

     王翱灰溜溜地回到了原位,其实他只是觉得迁都没有必要,反倒是会劳民伤财,所以才会壮着胆子出言反对。

    

     可是现在看起来,还是他见识浅薄了,太子殿下与皇帝陛下早就做足了准备。

    

     没有合适的理由,反对的声音也渐渐沉寂,可还是有那么一批人满脸写着不爽。

    

     朱高煦见状索性摆明车马,把话摆明了来说。

    

     “朝廷为何要迁都,想必诸位心中也清楚。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定鼎南京只是权宜之计,昔年太祖高皇帝也有迁都的打算。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南京虽为六朝之都且有天险地利,但大明幅员辽阔,定都南京只会使得南方更富北方更贫,不利于朝廷掌控地方疆土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朱棣闻言眼睛一亮,他没想到老二轻飘飘几句话,就说到他心坎里面去了。

    

     “而且朝廷如今收复了岭北行省,又得了神种利器,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便是治理岭北,将其牢牢掌控在手中,如此一来我大明未尝不可永绝北虏之患,为后世子孙开出一个万世太平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永绝北虏之患!

    

     为后世子孙开万世太平!

    

     朱棣听得热血沸腾,猛地拍案而起!

    

     “太子此言大善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朕多次挥师北伐,为的是什么?不就是为了永绝北虏之患,给后世子孙打出一个太平盛世吗?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现在蛮夷部落是被打残了打跑了,可谁都知道他们总会有卷土重来的那一天,届时何人守护我大明江山?”

    

     “朕迁都北京,就是要让后世子孙以朕为榜样,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!”

    

    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,群臣还能怎么办,难不成还能反对?

    

     七部尚书早就做好了准备,当即跪倒在地,高呼“陛下圣明”!

    

     自此,迁都北京,尘埃落定。

    

     而永乐皇帝与太子朱高煦的话语,也在通政司的有意宣扬下,传遍了整个大明!

    

     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!

上一章

看小说就用200669.com

字号

A-

A+

主题

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