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四章 赌星
金乌星。
当然,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称金乌星为真正意义上的金乌星。
因为龙伯国星,还没有与被控制住的恒星,彻底合二为一,够成一个整体。
就算是任窘现在的主体,也还仍驻留在龙伯国星,而不是在套在恒星赤道上的星环上。
整个航行在宇宙星空背景里的航行结构,看着就像是龙伯国星通过一根发着光的绳子,牵着身后被套着镂空项圈的恒星往前走一样。
初步完成了控星过程的龙伯国星,体积已经恢复到了原初大小,就连它的内部,也为了构造星环,被掏空了大部分物质。
现如今的龙伯国星,就只是一个戴森着内部曲率引擎的壳体。
而原本那些在龙伯国星上进行的研究实验和工程建设,在被集中在壳体上的同时,也都为了控星暂时停了下来。
数量高达二百三十万个的替身,正全力营建完善着恒星周围的星环,试图让这个恒星成为可控的大号曲率引擎。
嗯......
替身的数量还是不够。
星环现在的进度,实在太慢了。
稍微分出精力,扫了一眼替身生产舱这边情况的任窘,对生产舱的数量有些不满。
虽然龙伯国星壳体上的替身生产舱,数量已经增殖到了千余个,每秒都有成千替身走下流水线。
但比起龙伯国星,以及身后恒星星环上,一个恨不得顶百个用的替身。
以现在的替身产量规模,还远远不足以弥补星环建设上的劳动力缺口。
嗯......
稍微关注了一下替身生产情况的任窘,又瞬间将注意力转移到环绕在恒星及龙伯国星周围的星体。
物质又快不够用了。
物质缺乏,是当前他不能最大程度扩大替身生产规模的一大障碍。
原本对于增大到地球体积体量的龙伯国星而言,物质一向是够用的,甚至还相当富裕。
要不是他一向节俭持家,不浪费物质,他完全可以吃一碗、供一晚,再倒一碗地使用。
但随着龙伯国星成功控住了身后的恒星,原本富裕的物质储备,顿时变得捉襟见肘起来。
如果不是还能通过质能转变,把身后的恒星,变相当作是一个发掘和提炼难度有点高的矿藏来用。
那一旦物质供应跟不上需求,不仅恒星赤道上的星环建设要停下来,就连龙伯国星上的他也得开始考虑抛掉恒星跑路这事。
控星这项超大规模的工程——这个规模超大的形容,当然是对比现在的他而言,
一旦正式开始,就不能进行到半途停下。
别看龙伯国星身后的恒星,现在被他控制得像个跟在他身后被牵住了绳的狗一样,任由他抽取能量和物质。
但这种乖顺表现,就只是暂时的。
等到身后的恒星,从被他控制的情况里反应过来,内部活动对应产生反馈。
那现在这个乖孙一样的恒星,就会立刻表现出它桀骜不驯的一面,然后以难以控制的恒星活动将周围控制它的一切都尽数撕碎吞噬。
最后以太阳风的形式,被喷发到宇宙星空,成为星际尘埃。
因此他如果不能趁着当前控星的窗口期,彻底完成对这颗恒星的掌控。
那他就只能赶在窗口期临结束前,提前驾驶着龙伯国星跑路,远离危险。
至于那已经在恒星赤道周围建设到一定程度的星环,就彻底放弃,成为剧烈反应的恒星发泄怒火的目标。
无论他之前为了控制住这个恒星,付出了多大努力,多大代价。
都会在控星窗口期结束后,付之一炬。
但没办法,以类地固体星球的体量,去吞下一颗恒星。
哪怕只是体积有七分之四个太阳的恒星,也依然属于蛇吞象的行为,而且还是特别狂妄的那一种。
不过好在控星这种举动,过程中的风险,比起蛇吞象这件事本身,要小很多。
因为在整个控星过程,他并不用像蟒蛇去吞成年大象那样,冒着几乎必然失去自身生命的风险。
毕竟生命本身是宝贵的。
除了生命外,能量与物质方面方面的损耗,无论付出再大,在这里也不算什么。
不过他毕竟是在蛇吞,暂时勉强吞下去之后,吃撑是必然的。
到目前为止物质勉强够用,都还只是吃撑表现里,比较轻的一种。
他也不是不想等龙伯国星的体积与物资储备再多一些,再去控制身后的这颗恒星。
但事情赶巧碰上了,他要是不趁这个机会,并且自己底气还勉强足够的时候将其抓住。
下次再想赶巧遇到这种事,那就几乎不太可能了。
龙伯国星身后的这颗恒星,能以彗星轨道的形式,运行到三体形式的恒星系的边缘,千年难遇。
如果不在这个恒星运行到恒星系边缘,受另外两颗恒星的引力影响比较单一的时候,将它控住带离。
再想等到这种好机会,那就只能等两千年以后了。
而且这个等待的两千年,还只是理想状态下的两千年。
一旦中途遇到些什么意外干扰,如果是提前的还好,如果是延后的,那就麻爪了。
而且更重要的是,他有两千年的等待时间么?
这里的其他人或许有这空闲。
但他?
大概率没有。
不是他没有等待两千多年的耐性。
自准备掌控身后这颗恒星以来,能坚持维持着一心多用状态专心于这项工程十余年的他,有这个等待的耐心。
而且他在等待的时候,又不是没有其他事情做。
因此只要条件允许,他等得起。
但他等得起,他的这个身体大概率等不起。
定时炸弹一样的身体隐患,虽然在这里的维生体系维持下,包括身体原主所用时间在内,已经稳定运行了两百余年。
但能不能再维持稳定运行百余年,依然还是一个未知数。
生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,永远都不能随意小瞧。
这个身体遗传物质层面的屎山,就算已经濒临崩溃,然而生命适应环境的本能,也依然没有丢失。
一旦这个身体以某种形式,自适应了维生体系的运行模式,并基于生命本能,试图影响维生体系的稳定。
就以这个身体的屎山状态,只要它成功影响到了维生体系的运行。
那他将要面对的,就是这具身体寿命戛然而止的境遇。
而且还是他懒得在前面加个残酷可怕来形容的境遇。
这里的这个未来社会,升级成为星际文明,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岁月。
这么长的岁月里,四十六条染色体人种,一直没能在分布在各个星区的幼教场信息的虚拟世界里,形成哪怕十个一组的群落。
不是四十六条染色体人种争气,一个个都生活在现实的宇宙星空,只有这个身体原主等少数个体皈依了虚拟世界。
而是四十六条染色体人种,本身就是这个未来社会里的少数。
那些以前出现过的四十六条染色体个体,大多在漫长岁月里陆续夭折了。
除非专门将四十六条染色体人种挑出来,专门放置在一个环境里,不然根本形不成群落。
他的这个身体,之所以能延续到现在,都是体内维生体系在对过往案例总结升级后的结果。
四十六条染色体人种,与体内维生体系的关系。
就好像病毒与疫苗一样,互相博弈着成长。
只不过比起病毒为了延续下去而与疫苗的博弈,四十六条染色体与维生体系的博弈,反而是怎么让自己更早的死掉。
因此在这样的隐患威胁下,他根本没办法制定太长远的规划。
只能先遇到什么干什么。
然后尽量不要将眼前的事情做的太死板,免得难以给未来的自己留足腾挪空间。
这一次以地球体积的体量,试图掌控一颗七分之四个太阳体积的恒星。
他承认自己有赌的成分。
但他同时也将这次的这场行动,当做是自己自来这里以后,接受的一系列再教育之后的一次大考。
既然是一次大考,那当然得大胆冒险一些。
他想看看,在条件逼近极限的情况下,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。
如果连这种逼近极限的情况,他都难以达成及格,那就证明他还没有足够得学以致用。
未来计划里的黑洞漫步,就只能更加的无限期延后,甚至干脆撤销比较好。
现在的他虽然没资格了解黑洞漫步的实际情况,但从一些旁枝末节的信息管中窥豹,以及结合他自己的一些猜测。
黑洞漫步这件事本身,就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极限挑战。
连逼近极限都做不到,还考虑着去挑战极限本身。
那简直比做白日梦还可笑。
而且他有理由怀疑,这么巧被他遇到的事,很可能也是这里给他的一次考验。
毕竟没有探路者就位的星区,还有很多。
为什么偏偏是他,在还没有抵达任务岗位时,就提前在自己的岗位星区,观测到了这种宇宙天体现象,而其它方位的星区就没有。
在他原本所在的社会环境里,他相信巧合。
但来到这里这个未来社会后,他不再相信。
这里的一切巧合的发生,都很有可能是人为安排的结果。
但无论这个安排是不是人为结果,对他而言,都无所谓。
因为在观测到相关现象后,决定做不做的人,是他自己。
即便他所做的这个决定,很大概率受到了这里这个未来社会的影响,但无所谓。
只要他自己认为,自己所做决定是自己自主选择的结果,那就没问题。
毕竟通过一场逼近自己当前极限的考试,来验证自己学研获得的知识,能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。
并不是什么坏事。
因为不用冒生命风险,所以他没有伤害自己。
他所在的执行任务星区,只有他自己一个人,造成的影响也大部分被局限在了星区里,所以没有伤害到他人。
一个人做一件既不会伤害到自己,也不会伤害到他人,还对提升自己有帮助的事情。
如果这都能被当做是一件坏事,那这坏事的判断标准本身就有问题。
嗯......
以当前的进度,再这样持续下去。
等这个恒星反应过来,窗口期结束,星环都达不到预定要求。
看来,为了能尽快完成对这颗恒星的掌控,他必须得再冒一些风险了。
总览了星环全部情况,对接下来的发展提前有了预期的任窘,开始改变脑内的规划方案。
随着他的改变,正在执行各项任务的替身,在过去一段时间后,骤然改变了节奏,作风开始变得更加大胆起来。
唉,不是超个体就是不方便。
没个默契的搭档搭把手,做什么事都需要再三考虑。
走一步提前看十步的任窘,如同一个核心处理器一般,提前将规划步骤验算足够彻底后,才会控制替身做比较初步的行为。
信息的传递,是需要时间的。
龙伯国星身后的这个恒星,虽然体积只有太阳的七分之四大,光速绕赤道一圈的时间不算太长。
但控制替身的指令信息,从龙伯国星出发到达位于恒星另一侧星环上的替身那里,仍免不了需要过一段时间。
再加上身后这颗恒星本身也是一个信息干扰源。
如果不考虑控制替身的信息延迟问题,还没等掌控这颗恒星的工程开始,他就已经失败了。
要不是他现在像极了人工智能,只要辅助提供运算的处理器机关能跟得上他的节奏,些许的信息延迟并不算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。
他连掌控恒星的想法都不敢有。
即便有想法,也只能像实现超个体和黑洞漫步等计划一样,列在无限延期的列表里。
而这个信息延迟问题,也是为什么他有这么多替身,依然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超个体的原因所在。
超个体,应该像蚁群、蜂群那样,为了种族繁衍这个目标,各司其职,不分主次才对。
向他现在这种控制力绝对集中在他一个主体上的情况,完全不符合超个体现象的定义。
比起超个体,现在的他更像是一个过度专制的终产者。
嗯......?
就在任窘专心营建星环的时候,一个外部信息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存在生命星球的恒星系?
他还准备在路过下一个恒星系的时候,再额外补充一些物质呢。
这是摆明了让他集中精力对付这个恒星,从它身上想办法是吧。
虽然任窘现在正专心于掌控这个被他拐来的恒星,但他并没有因此忽视探路者任务。
一个个执行探测任务的小型航天器,被他分散到了前进方向上的各个恒星系所在区域。
在这个当口传回来的探索信息,正是从距离他最近的一个恒星系传回来的。
这个距离他这里最近的,还存在生命星球的恒星系,是一个双恒星星系。
中心一颗质量和体积明显比太阳大很多的恒星,环绕着一颗红矮星恒星级别的行星。
这个双恒星星系里,没有类木气态星球,而那些固态星球,要么行星的形式,环绕着中心恒星,在内公转轨道上运行,要么以卫星的形式,环绕红矮星恒星运行。
而除了大多数恒星系外围都存在的碎星带外,还有几颗位置比较特殊的固态星球,则处在这个星系两个恒星的拉格朗日点区域。
因此这个双恒星星系的天体运行模型,要明显比太阳系复杂很多。
当然,宇宙里大多数中心恒星质量在黄矮星范畴的恒星系,都比太阳系复杂。
太阳系的环境在宇宙里,虽然算不上什么得天独厚,但也算是属于少数范围内的那种。
初步了解完这个恒星系的整体情况后,任窘便把注意力转回到身后的恒星上。
存在生命星球的恒星系,探路者是不被允许干预该恒星系运行。
他只需要将这个恒星系标记,然后交给后续的收尾人员。
到时候无论收尾人员怎么改造这个星系,是删删补补,还是动用大功率曲率引擎让这个恒星系改变航行方向。
都与他无关。
他最多就是在与这个恒星系擦肩而过时,多投放几个探测器,了解一下其内部生命星球的一些详细情况而已。
在任窘将注意力集中在身后恒星上不久。
被龙伯国星‘牵’在‘手’里的‘发光的绳子’,开始肉眼可见地增粗。
而且不仅被‘牵’的‘绳子’变粗了,环绕在恒星赤道的星环,内侧,也开始有纤细的‘绳子’被无形的手牵引着,向上蔓延到星环里。
原本看着有些镂空的星环,随着‘绳子’汇入其中,开始发出光芒。
这一系列的变化,既是任窘在增加对这颗恒星能量和质量的抽取烈度,又是试图攫取恒星本身的力量,在这个恒星周围构建引力干涉点。
虽然他现在的这种举动,明显属于激进行为,会缩短控星的窗口期。
但在物质比较缺乏的情况下,不激进一点,原本的窗口期也一样不够用。
恒星内部的情况的确难以预料,估算起来存在相当大的难度。
不过只要他能熟练地应用借力打力原理,就是提前引起这颗恒星的反馈,也一样能争取到安全脱离的时间。
他已经梭哈了,就看他和这颗恒星谁更技高一筹了。
看小说就用200669.com